當史托維爾發現部下們紛紛爬出戰壕,和越過戰場前來的敵人互相握手時,他已經來不及阻止了。史托維爾綽號「水牛比爾」,是個脾氣火爆的英國軍官,經常掏槍威脅恐嚇的部下說要轟掉對方的腦袋。
可是這天很不一樣,因為這天是聖誕節。水牛比爾非但沒有拔槍示警,反而像碰邪般跟著部下爬出戰壕,一名笑容滿臉的德國士兵問他是否想要啤酒,而水牛比爾下意識地向對方道謝…
(聖誕日休戰的紀念像 圖片來源: cultureliverpool.com )
這就是著名的聖誕節休戰,每逢12月,歐美各大歷史教育網站幾乎都不能免俗地要把這個奇跡重覆一遍,以讓沉醉在消費主義的大眾重新思考聖誕節的意義。聖誕節休戰發生在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首個聖誕,主要是指在英、法、德交鋒的西部戰線上,多個戰場的士兵們在聖誕日不約而同地停火。當中既有含蓄地停止攻擊、也有跑到對方陣地去問好然後手牽手飲得酩酊大醉的、甚至還有一起在戰場上賽球還拍照的。
厭戰情緒其實老早就降臨了,9月,法軍在馬恩河擋住了德國突襲巴黎的攻勢,被擊退的德國士兵們開始醒悟到自己不可能如政府戰爭爆發時宣傳的那樣,「在新年前戰勝回家」。12月,教宗本篤十五公開要求各國停戰,「至少在天使頌歌時讓炮火沉默」。同一時間,一群英國婦女在報上刊登給德國和奧地利婦女的公開信,強調儘管大家的孩子在戰場上互相撕殺,然而「大家都是女人」,呼籲一起展開和平運動:
「此刻,世界沈淪於戰火之中,聖誕祝賀像是一大諷刺,但我們還是向同樣深切地渴望著和平的你們致意。別忘了極端的悲痛是我們緊緊相連…」
不過,同一時間,厭戰情緒卻沒有消解雙方的恨意。在歷時僅一週的馬恩河戰役中,法軍就陣亡了八萬人。而日復日如潮浪般的進攻與撤退,總在戰壕間的無人之地留下堆積如山的屍體。在對方狙擊手的虎視眈眈下,誰都不敢踏出戰壕半步收斂同伴的屍首。
因此我經常納悶,到底在1914年的聖誕節那天,第一個踏出戰壕對著敵人大喊聖誕快樂的士兵,到底是哪來的勇氣和信心?我也經常問學生,你贊成那群在戰時投書給敵人呼籲和解的英國婦女的做法嗎?如果你是水牛比爾,看到部下紛紛離開戰壕,你是否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事實上,這個在今日聽起來溫馨洋溢的故事,在當時各國政府看來卻簡直是叛國劣行。特別是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英國和德國士兵在閒聊時曾討論過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殺來殺去」。一些軍官被懲罰了,涉事的士兵們則被調到別的戰場去,大概是因為政府害怕他們在聖誕節過後,會再不忍心殺害曾一起共度佳節的敵人吧?
然而這樣的擔心也許是多餘的。12月26日的早上八點,水牛比爾向天鳴槍三聲,英國士兵向戰場另一端的德國士兵展示「聖誕快樂」的橫額,而對方則回以寫著「多謝」的旗幟。雙方向敵人致敬後,各自爬回自己的戰壕,「他們向天開了兩槍,然後戰爭重新開始。」水牛比爾這樣寫道。
聖誕節確實是讓人反思的好時刻,也會讓我們想起各地流離失所的人,例如在敍利亞被炸成廢墟的亞勒頗城,以及在緬甸被迫害的羅興亞人。然而聖誕節不可能立即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要如何在除夕倒數後讓聖誕節的悲天憫人持續下去,是我們在新年後要一起完成的功課。
(一位敍利亞難民小孩正向拍照者展開雙臂。下一個聖誕節前,不知戰爭可會結束,還給他一個平安快樂的童年? 圖片來源:True Viral news)
資料來源:
Open Christmas Letter 1914
History in the trenches, 1914, from EyeWitness to History. Com
Christmas 1914, And After from History today.com
World War I’s Christmas Truce from History. com
老師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