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畫雙全的托馬斯.屈臣(一)

托馬斯.屈臣 (Thomas Boswell Watson) 於1815年出生於蘇格蘭。年少時已立志行醫,就讀愛丁堡大學,研習藥物學。唯因剛執業不久,名氣不足,或因市場競爭激烈,以致醫務所生意慘淡。在此受挫之時,因緣際會遇到一位剛從遠東回來的朋友,向他介紹了澳門這個地方。1845年,三十歲的屈臣毅然放下家鄉的一切來到澳門,一個陌生的角度,重新再出發。

經介紹,屈臣先到亞歷山大.安迪遜醫生的醫務所工作,後轉任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澳門辦事處醫生。據其本人信件可知,當時還留在澳門的非葡裔外國人只剩下 “四個 (英國人) 家庭和一至兩個美國和法國人 (家庭)”,其餘的都遷移到香港了。而這些少數留在澳門的外國人當中便包括了著名西洋畫大師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

關於錢納利的事跡,坊間已有眾多研究和討論,這裡只談錢納利與屈臣的關係。錢納利在遇見屈臣之時已是七十歲的老人,而屈臣只有三十歲,按理說,這年齡差雙方是很難成為好友的,故此他們最早期的關係就是醫生和病人,長輩和晚輩的關係。然而,由於二人均來自英國,又在這異鄉,故此接觸自然就會頻繁。屈臣治病,錢納利則用畫作或教授繪畫技藝作為診費;一個願學,一個願教,雙方一拍即合,故此雙方又有著如師徒般的關係。 那麼,屈臣之後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請聽下回分解。

托馬斯.屈臣像 (網上圖片)

錢納利像(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