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畫雙全的托馬斯.屈臣(二)

上回提到屈臣 (Thomas Boswell Watson) 成為錢納利晚年在澳的摯友之一。在行醫的同時,屈臣亦創作了很多以澳門風光為主題的畫作,其重要代表作有《內港一瞥》和《從大炮台俯視澳門景色》等。專家說他是承繼了錢納利 “着色烏賊液” 繪畫風格的人,閒時便會臨摹錢氏的作品。錢氏於1852年在澳去世,屈臣當時便侍侯在側,並為其料理後事,足可見二人之關係並不一般。

1856年屈臣舉家離開久居的澳門前往有更大發展空間的香港。在香港屈臣進入了香港藥房 (Hong Kong Dispensary) 擔任經理,並邀請其藥劑師侄子亞歷山大·屈臣(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來港一同發展。這小屈臣來港後接手香港藥房的生意,並於1870年易名為屈臣氏大藥房 (A.S. Watson & Company),即現時在港澳地區分店星羅棋布的屈臣氏個人護理店的前身,不過這是後話。

1857年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香港發生了裕成辦館毒麵包事件,引起了居港外國人的恐慌。作為叔叔的托馬斯.屈臣在此事後便萌生退意,待把香港藥房的事交接好後,便於1859年返回蘇格蘭,並於兩年後逝世。 屈臣在澳十一年,在港三年。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其在那裡的時光:“(澳門) 是甜蜜的住所……地球上最漂亮的地方……擁有寛敞的開放式露台和美妙的景色”。或許,這正是澳門的迷人之處。

畫作《從大炮台俯視澳門景色》托馬斯.屈臣1852年
屈臣氏個人護理店的前身是香港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