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人物與澳門──楊鶴齡

晚清中國政局風起雲湧之際,港澳兩地均孕育了不少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仁人,而楊鶴齡便是其中一位。楊鶴齡,祖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翠亨村,與孫中山,陸皓東為同鄉,其家道殷實,少時在廣州算學館畢業,與尢列為同窗。後隨家人在香港經商,當中位於香港上環歌賦街 8號的楊鶴齡祖業「楊耀記」更與青年孫中山有密不可分的連繫。

  1883年,孫中山從家鄉香山前往香港,先入讀拔萃書院,次年轉入中央書院就讀,1886年,入讀廣州博濟醫院附設的醫科學校,後得悉香港華人西醫書院開辦,且學課較優,「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學校肄業。」,就讀於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期間,孫中山結識了很多友人,包括楊鶴齡、陳少白、後更經楊鶴齡介紹認識了尢列。他們四人經常聚首於「楊耀記」,大談革命言論,抨擊時政,被時人稱他們為“四大寇”。

  1892年孫中山自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畢業後來到澳門,應邀於鏡湖醫院出任首任義務西醫,同年,孫中山向鏡湖醫院借銀開辦中西藥店,由於須找借款擔保還銀人,遂通過楊鶴齡的介紹,由其妹夫、澳門富商吳節薇作為擔保人。後孫中山在澳門受到排擠,轉往廣州及香山石岐開設藥局,由於資金不足,楊鶴齡更變賣了位於澳門龍嵩街的一所房子,所得資金全數贈給孫中山。在後來多次的反清起義中,楊鶴齡也在港澳一帶協助籌募經費及進行反清宣傳。中華民國成立後,楊鶴齡曾任總統府秘書,後隨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解職而去職,寓居於澳門水坑尾斜巷14號。

  此後,孫中山於1921年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期間,曾聘請楊鶴齡為總統府顧問,還命許崇智撥款整修了越秀山南麓的文瀾閣,請楊鶴齡、陳少白、尢列入住,並更名為「三老樓」。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又任命楊鶴齡為港澳特務調查員。1934年,楊鶴齡在澳門病逝。   回顧楊鶴齡先生的一生,他年少時便吸納了新思想,具有開明思維,而與孫中山等人的情誼深厚,間接地促成孫中山在澳門從醫人到醫國的思想轉變,對革命事業的付出厥功甚偉,在民國成立後,又以退隱而不居功,作風可謂高潔。

迢如

晚年楊鶴齡像(網絡圖片)
“四大寇”合影,自左至右為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尢列,後立者為關景良(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