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帆東來(七)從牛身上掉到驢身上

上回我們講到鄭芝龍與荷蘭人在遠東海上的爭鬥。雖然荷蘭人是可惡的競爭對手,但鄭芝龍卻從未嘗試驅逐這班異邦人,而是作為貿易對象留在台灣。然而,鄭氏家族與荷蘭人的恩怨尚未結束。

在一六四四年,清兵攻入明朝國都北京,此時一眾明朝官員和將領必須選擇前路:是與大明共存亡,還是服從新主。鄭芝龍理所當然地投效滿族人,歸從清朝,但他的兒子鄭成功率領部下抵抗清兵,鄭氏父子因而分道揚鑣。

為了籌募士兵和得到經費,鄭成功大力支持福建商人出海經商,甚至以「國姓爺」的名義保護商船的安全。不過,鄭成功的做法無疑是進一步摧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荷蘭船隊於是出海搶劫船隻,令鄭成功與荷蘭人勢成火水。另一方面,雖然鄭成功在福建一帶頑抗清兵,又率軍進攻南京,但都無功而還,眼看清兵逐漸攻取大片土地,加上清朝實施遷海令,鄭成功的處境面臨危機,他已經沒有空間來養活自己軍隊,這時更談何光復明朝?

因此,鄭成功把目光伸向荷蘭人所在的「福爾摩沙」,也就是台灣島。在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荷蘭人在《熱蘭遮城日誌》裡寫下這樣的一幕:

「早晨六點半,那時,是平靜無風而有霧的天氣,我們看見,在西北方,距離北邊泊船處約半哩處,有不尋常的眾多中國戎克船,向鹿耳門下來,顯然,是從中國來的國姓爺的軍隊。」

雖然荷蘭東印度公司以武力橫行東南亞,但在「國姓爺」的軍隊面前卻是另一回事,一來鄭成功的軍隊人數遠超荷蘭人,二來鄭氏家族長年與他們交戰,早已清楚如何對付西方艦炮。就這樣,荷蘭人在台灣節節敗退,最終被鄭氏的軍隊包圍在熱蘭遮城。在彈盡援絕下,荷蘭的大員長官揆一宣佈投降,以換取城內的人安全離開。在一六六二年二月九日,荷蘭人步出熱蘭遮城,在城外「迎接」的是鄭成功的軍隊。他們把熱蘭遮城的鎖匙交給鄭成功,然後坐船離開這座在遠東的據點。 「從牛身上掉到驢身上」(Van de os op de ezel springen),這句諺語形容跌入谷底,正好套用在荷蘭人失去台灣的大員港上。

勞加裕

鄭成功進攻大員的圖像
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