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十分流行間條衫,然而這個潮流,早在一千幾百年前的唐朝,就已經風靡中國。
公主府的人穿

當時西域貴族孩童也穿

當時稱這種間條裙為“襇色裙”,十分流行,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曾說:“朕思還淳返樸,⋯⋯其異色綾錦並花襇裙等,靡費既廣,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敵,常着七破襇裙。”
雖然對於文字的具體解讀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但是,可以看到幾點:
首先,武則天也穿這種間條裙;
其次,可以見這種裙十分流行,皇帝也關注;
第三,這種裙手工複雜不便宜,連皇帝都認為它奢侈。
為什麼?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製作間條裙,要將布裁成條狀,再手工縫合起來。人人都穿,要突出自己,自然就要從設計上多花功夫,例如布條裁幼點,色彩拼得更多,視覺效果更驚艷。
像前面圖中的小孩衣服,如果畫得沒有誇張,那麼要做兩套這樣的衣服,要浪費多少布料、手工,其價格媲美今天高級定製啊!

就連陪葬木偶的間條裙,也是細條布料手工縫製,便可想像放大後給人穿,又要有那種飄逸的效果,收個腰,裙尾拖地⋯⋯果然由古至今,美麗都是需要高成本的。
假如今天的間條衫像當年那樣手工拼布而成,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跟人撞衫了吧?
順帶翻到一張圖,唐朝的豹紋褲是否很有親切感呢?

撰文:顧懿
參考資料:
孫機著,《中國古輿服論叢》。
廖軍、許星主編,《中國設計全集 卷5:服飾類編 衣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