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亞馬喇”(三)

是“阿穆恩”還是“亞馬喇”?

    第二位“亞馬喇”(日後多稱為“阿穆恩”)於一八六三年四月就任澳督。基於上任總督基瑪良士一八六二年已與清廷初步草擬了《中葡和好貿易條約》,並暗藏奪取澳門主權條款,待中葡雙方正式確立後,葡國便能藉此條約“合法”取得澳門的主權。所以這名“亞馬喇”的首要任務是盡快讓中方簽署條約。

    同年六月,一封來自葡萄牙的文書便正式送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文件上指出喏瑟 · 囉哋唎 · 記歸寥 · 啞嗎嘞(José Rodrigues Coelho do Amaral)將是澳門的新任總督。而當初中方亦順理成章地以對第一位“亞馬喇”的相同名字——“啞嗎嘞”稱呼他。

    一八六四年,這名第八十五任總督北上至天津,展開換約程序。在他抵達天津一個月後,這名原也稱為“啞嗎嘞”的澳督在致總理衙門公函上突然冒出了“阿穆恩”這個較漢化的新名字,或許“阿穆恩”這稱呼更符合中國的稱呼習慣。姑置不論,自此以後有關這澳督的中文文件都大多稱他為“阿穆恩”,致使今天提起“亞馬喇”人們都少會想起這個總督。

    然而,起了較漢化的名字並不代表這“亞馬喇”(“阿穆恩”)在華的換約工作更順利。隨着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煥審視原先草簽的《中葡和好貿易條約》,發現第九款內容無疑將澳門完全割讓給葡萄牙,故在換約前,清政府堅決要修改條約,以保留對澳門的最終主權。對此,“阿穆恩”在會談中大發雷霆,甚至憤而離席,帶領使團徑直離津回澳。及後,他更拉攏外國干涉此事,但各國均覺得清廷的做法並無不妥,不予支援。其後,即使他再提換約,但亦無法改變這外交使命失敗的結局。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何其庭

    培道中學 高三  林梓恒

清朝有關“阿穆恩”不肯等候換約遽行回澳的奏摺稿
第八十五任總督“阿穆恩”畫像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