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帆東來(八)
一支順路進攻澳門的艦隊

上回我們提到荷蘭人如何失去台灣的據點。或許有人會問,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在亞洲擁有強大的戰力,何不出兵支援台灣的荷蘭人?

實際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確組建了一支艦隊,其規模媲美在一六二二年遠征澳門的艦隊規模,由十二艘戰船、六百名士兵組成。然而,巴達維亞總督認為單純派艦隊防守,然後無所事事地返航,實在太過浪費,畢竟組織艦隊可謂消耗巨大的成本!因此,這支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先進攻澳門,再前往台灣守衛,一箭雙雕,豈不美哉!

你或者又問,葡萄牙人在一六二二年後的十年間大興土木,修建多座炮台,也派出澳門總督(兵頭)和駐軍防守,豈不是更難進攻嗎?

事實上,當時的澳門可謂經歷最黑暗的時代。葡人失去了日本和馬尼拉的貿易,又失去了東南亞最重要的馬六甲港,喪失了三大貿易航線,令澳門商業受到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清朝軍隊進入廣東地區,戰亂不但進一步攻擊澳門的經濟,甚至連糧食供應都成為一大問題。在一六四七年,葡萄牙士兵因被拖欠薪金發動叛亂,一些市民也加入其中,澳門總督杜琛就在叛亂中被殺。由此可見,這是難得一次把葡萄牙人驅逐出中國的時機。

按照原先計劃,荷蘭艦隊在一六六零年七月十七日浩浩蕩蕩地向澳門進發,但在九月二日或三日,當艦隊到達澳門海域附近時,卻遇上颱風,一艘戰船更吹離艦隊。艦隊司令於是決定延遲計劃,先前往台灣大員港,待局勢穩定後才回頭進攻澳門。就這樣,荷蘭人入侵澳門被延遲,然後被擱置起來,再無人提及。 總括而言,從荷蘭人在一六零一年初到遠東,嘗試從葡萄牙人手上搶佔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卻處處碰壁。在中國,荷蘭人從未得到明朝的承認,貿易幾乎掌握在地方官鄭芝龍手上,其子鄭成功更攻佔荷蘭人的大員港,驅逐出台灣島。即使如此,荷蘭人尚未放棄與中國貿易的目標,面對新的清朝,他們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而澳門又有怎樣的回應呢?

勞加裕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亞總督馬特索科爾(Joan Maetsuycker),他在1660年下令出兵澳門。
荷蘭人在十七世紀中葉繪製的澳門地圖,可見當時澳門已修建城牆和炮台。